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Departem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

党委宣传部

还前辈音乐家以真实面目我院与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纪念程懋筠逝世50周年学术活动

信息来源:2023澳门原料网大全 发布日期:2007-07-03 00:00:00 更新日期:2023-08-02 00:56:24



还前辈音乐家以真实面目

我院与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纪念程懋筠逝世50周年学术活动

  

程懋筠(1900-1957)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重要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指挥家和声乐家,然而“由于人所共知的历史原因,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音乐教育界、音乐史学界,总是避而不提、不谈,更说不上研究程懋筠,似乎中国现代音乐史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位具有多方面音乐才能、在多个音乐领域做出不同程度贡献的爱国音乐家。”(《程懋筠的音乐人生——序言》,王次炤)今年是 先生逝世50周年,我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遵循“尊重历史人为本,面向现实唯求真”的学术理念,策划、发起并联合西安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江西省新建县人民政府等单位,于61617日在我院举办了学术纪念活动。

16日下午,纪念大会开幕式在学院演奏厅举行。程懋筠的亲属、学生、家乡代表,音乐史学专家,以及我院音乐学系、音乐教育系师生近三百人莅会。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主持大会。王炤院长发表了主旨发言。他首先简要回顾了程懋筠的音乐人生:“就目前所见资料,程懋筠最早创作的歌曲,是1928年以孙中山先生黄埔训词为歌词谱写的应征获选的国民党党歌。此歌后又定为中华民国代国歌、国歌。这首歌,在我国20世纪30-40年代的社会生活中,曾经产生过极其广泛的影响,起过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程懋筠也由此而名声鹊起。1949年,程先生婉拒了朋友们的安排,留在大陆。同年5月上海解放时,先生带病冒雨和市民一起,走上街头,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新中国成立不久,他又激情满怀地自写歌词创作了《新中国颂》,并致力于新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后又加入‘九三学社’。”

从事实出发,以史实为依据,王院长认为:“在政治上, 程懋筠 先生正像众多的老一辈音乐家一样,是随着历史的潮流,顺应社会的变革,紧跟时代的步伐,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自觉地从旧中国跨入新中国的一位爱国民主进步人士。”“作为音乐家的 程懋筠 先生,就他所学的专业和日后的音乐实践活动来说,我们称其为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声乐家、指挥家是符合实际的。而从他是《音乐教育》月刊的代表人,并亲自编过若干期,后又主编《音教抗战曲集》、《音乐教育战时续刊》、《音乐与戏剧》等来看,先生还是位音乐编辑。可以说, 程懋筠 先生是在20世纪上半叶,为中国音乐文化事业做出多方面贡献的音乐家之一。”

王院长以他个人和学院的名义,并代表各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 向程懋筠 先生的家人和亲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告慰在天之灵的 程懋筠 先生,安息吧!

以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系声 教授双重身份专程来参会的 吕丽莉 女士, 程懋筠 先生的学生、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李中和 教授,以及 程懋筠 先生的家乡代表、江西省新建县大塘乡乡委书记傅长庚,也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发表了致辞和感言。会议进行中,百岁老人、著名音乐理论家缪天瑞老先生(曾与程懋筠共事)缓步进入会场。他的到来,令会议主办方、程懋筠的亲属们和所有与会人员深受感动。大会发言结束后,主办方现场播放了题为《历史不会忘记——还音乐家程懋筠一生的真面目》的DVD光盘,并举办了《程懋筠的音乐人生》一书的首发式。该书分为上、下卷:上卷为后人对 程懋筠 先生的缅怀与研究文章;下卷为 先生的音乐文论和音乐创作,是目前为止有关研究 程懋筠 先生的一本最完整的音乐资料集。

当日晚上,在同一地点举行了程懋筠作品音乐会。程懋筠在上世纪30-40年代曾创作了各种类型、多种体裁的歌曲近百首,尤以抗日爱国救亡歌曲最为突出。音乐会上,我院师生演唱了其中的20余首。有抗战爱国救亡题材的《全民抗战歌》、《救国是我们大家的事》、《九一八》、《国民精神总动员》、《再牺牲!再前进!》、《打游击去》(以上为合唱曲)、《出征歌》、《全靠俺自己》(以上为男中音独唱)、《锄奸谣》(女高音独唱)、《抗敌军歌》(女中音独唱)、《劳动歌》、《欢送勇士们》(以上为男女声二重唱)等,也有抒情、唯美的《春宵别》(次女高音独唱)、《归来曲》(男高音独唱)、《怀旧》(女高音独唱,吕丽莉演唱,潘淳钢琴伴奏),更有歌颂新中国的《新中国颂》。这些歌曲将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的民族风格融为一体,形象鲜明生动,旋律朗朗上口,易于传唱,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音乐家“心系民族安危,时刻不忘祖国”的爱国情怀。

 17日上午在阶梯教室举行了以程懋筠的音乐思想、音乐创作、音乐教育和音乐社会活动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山东艺术学院刘再生教授以《纪念一位边缘音乐家》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他从边缘音乐家的概念和界定、程懋筠先生的历史贡献、纪念程懋筠先生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要纪念这样一位边缘音乐家。他重点论述了程懋筠先生于上世纪30年代在江西主持创办“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简称“音教会”)时所做的工作和主要贡献,评价他是中国现代社会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开拓者。他指出,“音教会”在推动国民音乐教育,宣传爱国抗日救亡运动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今天,我们来纪念程懋筠先生,说明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观念在更新。

西安音乐学院 罗艺峰 教授是国内第一个为程懋筠写文章的音乐学者(上世纪80年代末)。他向与会者介绍了当时撰写程懋筠研究文章的原由和背景。他指出,程懋筠研究的根本价值,是音乐史观的调整。历史是用材料来说话的,但是如果史观不变,史料也就看不见。他希望音乐史学家们更多地去关注大量的口碑材料和音乐家族史,同时注意研究音乐家的个人界面和公共界面的关系。他指出,程懋筠是一个将个人界面和公共界面充分融合的音乐家,一个爱国主义者、民族主义者。

现任陕西省文联主席和音协主席的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曾经在西安音乐学院随程懋筠的夫人 张咏真 教授学习钢琴,且与程家子女关系良好。他认为,在程懋筠逝世50年后举办此纪念活动,是一件幸事,也是一件喜事。

此外,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向延生研究员、李岩副研究员及其研究生夏凡,著名作曲家钟立民,我院 汪毓和 教授、音乐学系研究生祁斌斌、宋歌等也分别在研讨会上发言。最后,我院音乐学研究所所长 戴嘉枋 教授以“尊重历史的真实”为题做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音乐的历史是音乐家创造的,所有为音乐历史作出贡献的音乐家都值得我们研究,我们必须要尊重历史的真实。

这虽是一次迟到的纪念,但得来却相当不易。揭开尘封的历史,还音乐家以真实的面目,最受感动和欣慰的是程懋筠的亲属们。程懋筠之家是一个音乐家族,后裔第二代6人中有4人从事专业音乐工作,第三代8人中有7人跨入了音乐殿堂。其中,现在我院工作和学习的有程懋筠的次女泰尔(钢琴系教授),外孙潘淳(钢琴系副教授)、郝维亚(作 曲系副 教授),外孙女潘谰(音乐学系在读博士生)、郝卓娅(作曲系教师),孙子张阿翔(音乐教育系在读硕士生)。此次共有四十余位程懋筠的亲属来参加纪念活动。活动结束后,程懋筠的的儿子张坚(毕业于我院,现任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艺术指导)代表所有亲属,向活动主办方表示感谢。

举办此次学术纪念活动的目的,是要给被编入“另册”30余年、已故50周年的 程懋筠 先生以“客观公正的历史定位”和“实事求是的评价”。正如王院长在致辞中所指出的:“这是一次富有意义的学术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现代音乐史教学和研究的一个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