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季学期

NEWS & INFORMATION

新闻与资讯

我校非遗中心赴云南开展考察调研

发布日期:2023-11-05 01:12:00 更新日期:2023-12-01 15:25:32

  10月16-20日,我校非遗中心赴云南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类)代表性项目的调研与实践活动。非遗中心办公室主任林巧芳、民乐系青年教师高欣然及摄制组一行来到当地相关市县进行田野调查,采访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录制音视频等影像资料,考察当地非遗保护现状的基础情况,同时参加云南省文化博览会“非遗之夜”等相关活动。

彝族民歌(彝族酒歌)

  彝族民歌(彝族酒歌)入选2008(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是武定彝族一种古老的民歌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主要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境内。

  10月17日,调研组来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及周边村落,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民歌(彝族酒歌)开展相关调研。

  在武定县文化馆,围绕彝族酒歌的表现内容、艺术形式、音乐特色以及传承现状,调研组首先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余学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胡朝能、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发江、鲁宸华、唐春祥、以及文化馆馆长李继勇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余学光介绍,彝族酒歌主要分为八种类型:“咪熬”“那耶”“皂处”“刀嘎”“破曲好给”“纳嘎”“著咪”“叨赛”。古歌用字精炼,广泛流传至今,歌词内容包含彝族的生活习俗。讲解过后,传承人分别录制了各类酒歌的代表性作品。

  结合调研实际,调研组驱车至武定县白路镇木高古村,进一步感受、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民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朝能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彝族的重大节日与民俗风情,并录制了男声独唱、以及当地男女对唱的彝族民歌。

弥渡民歌

  弥渡民歌入选2011(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指流传于云南省弥渡县境内的汉族和少数民族民歌。清嘉庆初年《滇系》所记“山歌九章”证明了弥渡民歌的历史。

  10月18日,调研组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及县辖镇密祉,采录弥渡民歌代表性名作。经过弥渡县非遗中心主任、文化馆馆长张松麟推荐,在当地居民经常举办歌会的天生桥景区,弥渡县花灯剧团团长周美润、彝族歌手李学英身处自然景致之中,录制了彝语版、汉语版《小河淌水》以及《弥渡山歌》等多首弥渡民歌。

  下午,调研组赶赴被誉为“小河淌水”发源地的密祉镇,参观了《小河淌水》整理、改编、填词者尹宜公的故居。采访弥渡民歌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年近八旬的李寿昌先生。李寿昌先生于1944年3月生于密祉镇仁和里,在采访中,他回顾了个人的音乐经历,以及如何根植本地文化,将弥渡民歌《月亮出来照山崖》《虞美人》等改编为唱腔音乐,把弥渡民歌与弥渡花灯戏有机融合的过程。

  在被当地人称为“小河淌水”源头的桂花箐,弥渡民歌歌手阿再翔再次演唱了《小河淌水》,以及《绣荷包》《十大姐》等弥渡经典民歌。最后,调研组来到弥渡县文化馆,了解、采集了弥渡民歌各类非遗的保护资料。

洞经音乐(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

  洞经音乐(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入选2008(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相关资料,洞经音乐原是一种道教礼仪音乐,因以诵唱《大洞仙经》经文为主要内容而得名。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古乐)班成立于1943年,班会由18位少女组成,她们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成立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会”,经过两年的学习,掌握了工尺谱和简谱,能熟练演奏四十多首曲牌。1947年,她们在三元宫弹演洞经。其后相沿成俗,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

  10月19日,调研组前往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秀山。秀山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被赞为云南四大名山之一。位于秀山的古乐馆,是传习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的通海县妙善学女子洞经月光古乐协会平日开展学习、培训与展演的主要活动场所。通海县文化馆非遗中心主任李琼、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桂英以及其女李莲为调研组讲述了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的历史背景、代表曲牌与当代的传承故事。

  在通海县妙善学女子洞经月光古乐协会,录制了吹打乐《将军令》、洞经器乐曲牌曲调《小开门》、谈演曲调《香赞》、《蓬莱宫》、曲牌曲调《小桃红》《浪淘沙》以及曲牌连缀《礼乐满堂红》六部作品,其中包含唱、奏以及表演等多种形式。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非遗之夜

  19日当晚,调研组返回昆明,于海埂会堂参加了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云南广播电视台与2023澳门原料网大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非遗之夜”。该演出为“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拉开序幕,汇集了云南省精品非遗项目,共分为《七彩之美·风采云南》《美轮美奂·吉祥云南》《同心同梦·美丽云南》三个篇章,其中包含傈僳族传统舞蹈阿尺木刮《嘎尺·那洒》,坡芽情歌《哪里鹧鸪叫》,基诺大鼓舞《颂红》,纳西族舞蹈热美搓《天雨流芳》,彝族海菜腔、花腰歌舞《金鸟银鸟飞起来·花腰快调》,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阿塞调》等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0月20日,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云南广播电视台、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2022-2023)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围绕本次博览会“七彩非遗·传承与创新”的主题,调研组参观了其他类别的国家级、省级非遗展出内容,采录了云南省非遗当前的资源转化、推广传播与发展态势。

  此次云南调研之行,非遗中心以传统民间音乐为中心,采访范围涵盖昆明、楚雄、大理等地的多个少数民族市县村寨;采访对象包含国家级、省级、市(州)级、县级等各层次、不同年龄段的代表性传承人;采访内容围绕传统民间音乐、少数民族文化等多个主题开展。调研组实地采录代表性传承人唱奏,与他们深入对话,了解非遗与当地民族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并通过文化博览会等平台呈现的非遗内容保护与当代转化现状,加深了对云南非遗传承特点的共性与特色认知,为日后系统化、多层次推进各省份国家级传统音乐类非遗调研积累丰富经验,更好助力“中国音乐遗产地图”、音乐文化资源库及传承平台等非遗项目的建设。

  非遗音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内涵。多年以来, 非遗中心始终致力于对他的搜集整理、保护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随着社会环境变化,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也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亟待关注解决。由于系统性、实用性等原因,不同种类的非遗音乐发展情况尚有所差别。非遗中心将继续致力于对这些珍贵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的继承与发展,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在综合性研究、传承机制完善、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做出探索,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供稿:2023澳门原料网大全非遗中心

  文:高欣然

  图:一森优渥

  编辑:王一聪

  责任编辑: 邸思木雅